超大型工程機械“上路難”?是噸位制約,還是政策缺乏?
超大型工程機械“上路難”?是噸位制約,還是政策缺乏?
超大型工程機械“上路難”?是噸位制約,還是政策缺乏?
近年來,我國大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既有整體發展較為順利的一面,也有部分項目受標準、制度約束的問題,影響了“走出去”和擴大內需戰略的有序推進。其中,總重超55噸汽車起重機、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車、消防車,上牌照問題爭議較大。
業界人士和專家認為:相關部門應科學分析問題,避免一刀切現象。應該將現行的臨時牌照改為正式牌照,并加強超限超重車輛的管理和路線引導,保障超限超重車輛用戶的產權清晰和財產安全,在政策層面保障大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工程機械行業健康控制和管理的大背景下,大型工程機械面臨“上路難”的原因都有哪些?
1
缺乏政策性的扶持
我國大型工程裝備制造業起步較晚。2004年之前,總重超55噸的大型輪式起重機完全依賴進口,制約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
但是自從2009年以后,國務院辦公廳出臺《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2011年,工信部出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鼓勵支持大型裝備制造的發展。此后,大型工程裝備才發展速度較快。
目前,我國已能夠生產銷售1600噸級汽車起重機、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700噸級挖掘機等超大噸位的裝備機械。同時,在系列化、大型化、結構輕量化、節能減排、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和環節上實現了突破,帶動了如鋼材、電控、液壓、傳動件等產業鏈上下游的轉型升級。隨著*對企業走出去的持續加大扶持力度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縱深推進,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將迎來拓展海外市場的重大戰略機遇期。
我國大型裝備制造大踏步走出去的同時遇到了四個方面的困難:
1、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產品出口過渡,直接面臨與歐美企業競爭,安全認證、貿易壁壘現象日益增多。
2、融資成本較高,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還無法形成產融手聯手效應。
3、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無法與國際標準對標、互認,缺乏話語權。
4、市場競爭秩序較為混亂,部分企業各自為戰,惡意競爭現象還時有發生,導致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的信任度不高。
相關人士表示:
1、政府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鼓勵規?;邪l,以大型企業集團、高素質研發隊伍和龐大的國內市場為基礎,避免出現多、小、散、弱的研發模式。
2、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即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環境,清理一些實際操作中不合理的政策和法規,優化產業環境。
3、要制定一套科學的生產和應用體系標準,引導企業提高大型裝備技術水平。
2
超大噸位受阻政策約束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市場占據全球市場50%以上,在銷售量和銷售額上雙雙躍居*。在少數能代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水平的大型工程裝備領域,如超大噸位汽車起重機,已具備與國際知名企業競爭的實力。
然而,行業協會統計,從2005年開始,我國超55噸級以上汽車起重機銷量處于持續走高態勢,2012年達到*峰410臺。之后,每年銷量銳減約一半。2014年,實際銷量僅119臺。而超大噸位汽車起重機銳減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減速以及車輛上牌難的政策制約。
雖然目前大部分的工程機械被要求強制上牌,但是很多大型的工程機械仍然面臨著上牌難的問題。之前因為汽車起重機、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車、消防車納入汽車管理范圍,因此總重量超55噸汽車起重機、商品混凝土臂架式泵車無法辦理相關牌照;挖掘機、裝載機等不在汽車管理范圍之內。
超大型工程機械“上路難”?是噸位制約,還是政策缺乏?
3
臨時牌照治標不治本
從2014年11月開始,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組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聯席會議,給予超限車臨時牌照辦理途徑。
臨時牌照對超大噸位特型車輛的發展會產生四個方面的影響:
1、無法辦理《機動車登記證》,沒有《機動車登記證》,即無法辦理產權登記,用戶產權無法保證。
2、無正式牌照,用戶在辦理車輛保險時受到嚴重影響,財產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部分重要的大型工程建設單位不認可臨時牌照,個別地區石化、電力等安檢部門不允許臨時牌照車輛進入工地,經營受限。
4、因車輛超重,又沒有《機動車登記證》,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會遭遇主管部門不同程度的處罰。
車輛上牌標準是核心問題。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和國內大型工程項目的不斷推進,超大噸位汽車起重機的大規模使用也將成為常態,因此,正式牌照對于大型工程機械來說,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對于超大噸位特型車輛的上路管理也可參照國外經驗,給予正式牌照,行駛時按照交通管理法規,進行科學路線規劃和管理。所以說,無論是什么噸位,品類的工程機械,想要從根本解決一系列問題,還是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的!
你帥你先說,歡迎下方評論
你認為大型工程機械為何“上路難”?
責任編輯: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