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天堂一区_韩日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_触手漫画网全彩版

新聞中心

酸洗磷化、電泳 “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更新時間:2017-07-19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

“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2017年07月18日10:12 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

    當前,“一帶一路”已經從中國的倡議變成了全球共識,“一帶一路”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行動指南。國際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已經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在7月15日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一帶一路”與國際產能合作主題論壇上,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副司長周學文、中國工經聯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主任王曉光、信達文萊董事長袁平、中國工經聯中國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智庫專家李文、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英杰圍繞中國企業如何踐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企業如何在國際產能合作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等方面進行了互動和交流。主題論壇由中國科學院教授、“一帶一路”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劉衛東主持。

    踐行“絲路精神”

    在今年5月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提倡發揮各國優勢,實現資源高效配置。

    在本次論壇上,與會專家就絲路精神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劉衛東表示,中國企業須以全球視野、全球資源整合能力,解決全球性問題。若能實現這種全球擔當,中國企業將不僅能被世界接受,更會贏得世界的尊重。國際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非常重要的內容,踐行“絲路精神”要把握好“互利共贏”,企業“走出去”必須履行社會責任。

    王曉光認為,“一帶一路”的提出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戰略機遇,搭建了國際化大平臺。中國企業在海外購買制造業企業實際上是一種合作,要與海外當地民眾達成充分共識,在此過程中,“絲路精神”非常關鍵。針對不同國家情況,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把握對方需求,發揮自身優勢,要做好經濟社會環境基礎設施和制度的五個維度分析;要把產能跟當地真實需求相結合;要加強政府、社區、NGO等多方合作;要達到共贏,必須協調好企業自身的可持續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要樹立品牌,提高品牌認可度,只有這樣就可以把“絲路精神”很好地落實下去。

    周學文介紹,這些年來我國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已經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比如中國中車,到2015年末,在全球83%有鐵路的國家都有中車的產品。目前中國企業在36個國家在建合作區77個,其中在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建合作區56個,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入區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9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10.7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7.7萬個,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產業升級和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對我國對外投資的引領作用顯著。“一帶一路”倡議日益得到相關國家認同和響應,與我國加強投資合作的意愿不斷增強,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長。可以說,“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但與此同時,海外投資的固有風險依然存在,而且因為“一帶一路”沿線諸多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誤解和分歧在所難免,因此“走出去”過程中的商業、法律和政治等風險不容忽視。

    一是從海外投資環境看,中國企業與西方跨國公司相比有明顯的“后發劣勢”,大部分只能到投資環境差、風險高的國家和行業去尋找機會,有的市場看似空間巨大,實則有效需求不足,盲目進入將帶來高風險。

    二是從企業管理能力看,我國海外投資起步較晚,企業不熟悉國際市場、缺乏海外投資經驗,以及會計、律師、咨詢等中介機構發展程度低、風險評估能力弱等問題比較突出。海外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復雜多變,語言文化、商業規則、法律體系、行業標準等與國內截然不同,對企業的適應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從協調支持機制看,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還面臨著信息不對稱、資源碎片化、惡性競爭等問題,既不利于力量整合統籌,也容易造成資源重復浪費。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環境并不完善,對中國企業的金融支持有限。

    劉衛東提出,我國在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不斷加強政府引導推動,出臺一系列財稅、金融、投融資、保險等促進政策,一批重要項目陸續開工,很多務實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但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有強烈的風險防范意識,未雨綢繆。

    那么,在一系列的投資過程中,如何將企業的風險降到最低,信用產業服務公司將幫助企業把控風險。張英杰介紹,中國誠信信用管理公司是一家做信用產業的公司,服務內容包括信用金融體系,公司會進行風險識別,對企業起到指導作用。企業的風險在主權風險的框架下需要考慮以下方面,一是當地的投融資環境風險;二是經營風險,要考慮到當地的文化;三是企業的現實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制度存在巨大差異,中國企業走出去時必須高度重視防范風險,提高海外投資利益的保障能力,實現與當地社會、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張英杰表示,企業“走出去”要與海外當地民眾互相理解,履行社會責任、防范風險、溝通互信實現共同利益。

    此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文化之間的沖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近幾年進軍文萊的中國企業明顯增多,給文萊市場帶來活力,文萊經濟社會面貌也因此發生很大變化。袁平表示,作為東南亞的小國,文萊主張國無大小,一律平等,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文萊做投資的時候對風險方面感觸最深的還是文化之間的沖突,文萊國內大多數群眾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規對文萊社會生活的影響滲透很深,所以文化沖突、文化風險也是“一帶一路”過程中企業對外投資的焦點問題。

    針對企業風險問題,周學文介紹,商務部從五方面發揮政府職能:一是定期提供公共服務的產品,如每年將發布對外投資的國別指南,對外投資的發展報告,對外投資的統計公報,還有境外合作區的服務規范的指南等公共產品。二是不斷地完善“走出去”的公共服務平臺,除了商務部的網站,還包括省級和市級的商務部門的一些網站,對“走出去”的方針政策進行介紹以外,近期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還專門開通了一個“走出去”的導航網,為即將“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一些服務。三是加強投資這方面的工作宣傳,利用各種展會活動宣傳對外合作相關的政策措施,為企業開展一些項目提供指導。四是加強有關商業組織的合作,指導建立了近百家的中資企業,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咨詢和服務。五是注重人才培養,經常開展一些對企業和“走出去”人員的培訓。

周學文表示,下一步根據企業需求,圍繞企業“走出去”這項工作繼續加強指導和服務。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當前,如何以“一帶一路”為契機,引導和推動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已成為我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謀求更大發展的當務之急。

    劉衛東表示,中國企業要有勇氣抓住當前“一帶一路”的重大歷史機遇,更要有能力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政府要加強引導,以市場化方式來運作“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要使企業成為建設主體和支撐,注重引入民營資本參與,促進與沿線國家的企業合作。調動各方積極性,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參與建設。

    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李文表示,“一帶一路”帶來了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此過程中,中國的企業全面參與了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參與的企業多元化,除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之外,中小企業正在全面的參與到國際經濟合作當中。

    李文認為,中國企業要實現成功“走出去”,一定要有全球化視野,要更多的樹立一種邏輯思維,實施本地化行動。要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市場發展趨勢。從需求端來看,企業要迎合海外市場需求,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大眾化的競爭。從供給側來看,企業更要引領市場潮流,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提供更超前的產品、服務和技術,特別是具有創造新需求的能力。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企業要有意識地將發展方式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將產品服務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與會嘉賓表示,“一帶一路”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政治、外交格局的新變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應當廣泛探尋國際經濟合作機會,加強同各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的交流互動,為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