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洗磷化、電泳 中車:知識產權擦亮中國高鐵國家名片
中車:知識產權擦亮中國高鐵國家名片
近日,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系統掌握高鐵核心技術,高鐵產品已達國際一流水平。“復興號”高鐵首次實現了動車組牽引、制動、網絡控制系統的全面自主化。
“復興號”的成功,離不開一群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中國中車科技管理部知識產權處副處長王乾表示,中國高鐵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創新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高,是中國制造由大變強全面提速的技術路徑。在不同的階段,知識產權要發揮不同的作用,對此中國高鐵有切身體會。
王乾坦言,中國中車部分技術采用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技術路線,這條技術路線對知識產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技術引進階段,主要工作是圍繞著吃透技術引進協議,通過專利檢索分析和專利技術信息利用幫助研發人員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特別是對于如核心算法這些外方沒有轉讓的技術,要通過專利信息檢索來補充對引進技術的理解。
在自主創新階段,知識產權人員充當了清道夫和守門員的作用,發現并清除產品中涉嫌侵權的技術方案,守住自主創新技術知識產權純潔性的大門。
王乾表示,“復興號”高鐵的知識產權相關文件累起來有一人多高。其知識產權工作主要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嚴格要求研發人員不得利用外方享有知識產權的引進技術,并對技術方案與引進技術比對,對于發現的問題要求進行修改;二是在全球范圍內檢索國際同行的專利,進行侵權風險分析和評估,對發現的可能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技術,必須進行規避設計,以確保未來能夠順利走出去。
這兩項工作的內容非常龐雜,也非常艱苦,要分析的專利達數萬件之多,侵權判斷的確定也需要非常專業的水準,正是由于中國中車知識產權人員的這種嚴格的清道夫精神和守門員精神,我們才有底氣說,“復興號”高鐵是純正中國人的高鐵。知識產權人員以自己的方式擦亮了國家名片。
專利強調布局與設計
知識產權是投資、創新和智力成果的法律體現,中車堅持知識產權為市場服務的原則,利用知識產權鞏固市場優勢,防控并適當處理市場開拓中的知識產權風險,保障市場活動的正常開展。
而對于海外市場,中車則強調“市場未開,專利先行”。“中國中車的國外專利申請,會考慮目標市場、國際同行等多種因素進行布局,在布局時不會拘泥于現有市場和格局,而是著眼于長遠,適當先于市場。”王乾稱。
2017年5月,中國中車獲得美國費城不銹鋼雙層車的訂單。實際上,早在2015年底,中國中車已經開始針對費城項目轉向架特殊的技術特點,分析美國相關專利,評估現有專利的影響,設計不受美國專利影響的轉向架產品。同時積極開展專利布局,2016年在中國和美國申請了13件專利。正是這種重視知識產權和尊重知識產權的做法,贏得了美國客戶的認可。
中國中車之前的研發項目大多采用傳統的“自下而上”的專利布局方式,研發人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理解,選定可以申請專利的技術創新點。現在有大量的研發項目采用“自上而下”的專利布局方式,研發人員和知識產權人員共同開展專利布局的頂層設計,對技術方案的專利和技術保護點制定詳細完善的保護樹和思維導圖,有針對性的對產品的技術點進行專利布局,形成嚴密的專利網,加大專利保護的力度。
同時,中國中車有專利研發一體化的管理要求。公司重大項目要有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全程參與,在研發過程中了解研發人員的技術難點和技術興趣點,通過專利檢索和專利分析,提供全球范圍內的專利技術信息,幫助研發人員了解當前行業內所存在的主要技術和技術趨勢,擴大研發人員視野,規避侵權風險,促進研發質量的提高,控制研發侵權風險。
目前,中國中車的產品已經覆蓋全球七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簽約金額從2011年的19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81億美元,折合約560億元人民幣。
根據公開專利數據,目前中國中車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有效專利數已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6月20日,中國中車累計申請專利3204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3808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6400件,外觀專利申請1234件。累計授權專利21598件,目前有效專利17309件。(孫郁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