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步伐
加快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步伐
工業領域依然是代表們熱議的話題。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向公眾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一概念,指出“要實施,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他并且在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仍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絕不能丟掉制造業,但要通過新經濟帶動傳統制造業的創新升級。
在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一年多后,工業企業的實施情況如何?對此,要以“中國制造2025”為引領,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牽動產業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打造最具成本競爭力、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品質競爭力的高價值產品,通過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采用最新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了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烏爾里希·森德勒說,現在美國都是在談工業互聯網,而在德國這個概念被稱為工業4.0,其實兩者都是指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互聯網和物聯網,“在中國,我們看到了這方面非常多的發展和突破,有些在德國我們都沒有看到。”“德國和中國簽署了備忘錄,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基礎設施和資金能得到有效的保證。”烏爾里希·森德勒表示,“去對舊的機器進行更新換代,我們面臨很大的機會,可以去使用尚未開發的區域和領域,這就是我們能夠購買的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發展極,每個公司都必須要思考一下,下一步要怎么去走。”
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說:“現在制造業還處在艱苦地轉型升級過程中。現在全球的制造業企業,特別是裝備制造企業都在研究技術、研究質量、研究降低成本,研究如何使客戶更高興、更愿意買自己的產品。”王民表示,徐工的智能化制造已經全面開展,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從市場開始,最終又到市場,形成一個閉環。“我相信要不了幾年,這個行業最前沿、最高端的兩三家企業里面,肯定有一家會是徐工。”王民說。
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恰是國民經濟建設期由“十二五”向“十三五”過渡、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在近幾年出現的產能過剩、經濟下行的環境下,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受沖擊較大。裝備制造業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我們必須做到換擋不改勢,加快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的結構調整步伐,不斷謀取新的增長動力。多方調研顯示,近年來裝備制造業的低迷,不僅僅因為基建投資減少而致市場需求不足;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對工業領域的全覆蓋,也對裝備制造業的研發、生產和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權威專家在解讀《中國制造2025》時提出一個共識:企業要堅持把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在由傳統裝備制造企業向科技創新型和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的過程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企業創新能力得到質的飛越。《中國制造2025》實施的目標之一,就是推動中國制造業向高端進發,打造制造強國。而濰柴產品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期的熱銷,恰恰說明裝備工業技術的升級,會引發、培育市場需求升級。譚旭光說:“科技格局決定競爭格局。世界發展到今天,只有科技創新才能解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因此,如何帶領全行業將實施《中國制造2025》落到實處,推動裝備工業轉型升級、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呼吁全社會關注實體經濟、關注企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