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蘋果谷歌不可能在中國制造汽車
谷歌已經設計和外包生產部分無人駕駛汽車進行測試,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2015年竭盡全力也僅生產了5萬輛汽車。而與此同時,僅在美國,傳統汽車制造商就生產和出售了1750萬輛汽車和卡車。
但是這種當前現實與未來前景之間的極度不平衡,并未阻止專家和汽車業觀察者將蘋果和谷歌視為汽車行業的巨大挑戰者。舉例來說,路透社最近援引多名業內專家的話稱,谷歌可能選擇自己開發工程技術并設計原型,然后與想要進軍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或亞洲承包商(比如富士康)合作生產。
鑒于蘋果在中國大規模代工生產iPhone和iPad的現狀,許多人預測其可能放棄美國汽車制造商,而直接前往中國制造汽車。這是一個極有吸引力的想法,但其忽略了組裝手機與制造汽車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特斯拉可能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汽車制造商,但其依然要在美國大工廠中制造汽車,那里配有數百萬美元的巨大機器人和可鍛造金屬的大型機械。
美國汽車行業中的其他主要汽車制造商也都選擇在美國生產汽車。比如,底特律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它們是汽車業的主要雇主。此外,在美國建廠的日本和德國汽車制造商也都如此。有些汽車制造工作正轉向墨西哥,但墨西哥有時候將自己定位為美國公司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制造伙伴,它們已經投資發展汽車供應鏈。
而在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福特、通用汽車以及其他汽車制造商在這里生產和出售中國人熟悉的品牌汽車,但若不與中國伙伴建立合資企業,它們也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顯然是一種妥協:外國汽車制造商可以借此進入中國這個龐大市場,同時它們也必須分享研發技術。
這并非完全平等的合作,但中國汽車制造商不認為自己完全仿造西方設計。他們認為自己正建立強大的國家制造業基礎。他們生產別克汽車,同時也制造中國品牌的汽車和卡車。
對于蘋果和谷歌來說,很多人認為它們似乎正嘗試從消費品制造商向汽車制造商轉型。有些理論認為:可以像開發聯網消費技術那樣,通過全新設計和制造技術重塑汽車行業。但實際上,制造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就像追趕特斯拉那樣的夢想家一樣困難。
此外,以蘋果為例,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與汽車行業的平均利潤率(10%或更低)相比,蘋果電子產品的利潤率也高達30%。如果你認為蘋果或谷歌已經在銷售全電動無人駕駛技術以吸引中國客戶,以中國為主要市場而非美歐,那么你可能忘了中國大城市的嚴重擁堵現象,對于無人駕駛汽車或依然處于開發中的公路系統來說,這將是個噩夢。
為此,最理想的計劃就是,在蘋果和谷歌之外討論,在美國之外制造汽車,使用亞洲廉價勞動力,然后出口它們。對于蘋果來說,這聽起來很棒,因為其已經通過這種方式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不僅對于制造傳統汽車來說不可能,即使生產未來令人瘋狂的顛覆性汽車也不可能。
四川電泳廠家雅安市長發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為您整理